当前位置:首页 > 星辉 > 正文

教学行为包括哪些方面教资

  • 星辉
  • 2023-04-14 16:20:14
  • 92
摘要: 教资考试幼儿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有哪些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分为六条,分别是:爱国守法、爱岗敬业、关爱学生、教书育人、为人师表、终...

教资考试幼儿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有哪些

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分为六条,分别是:爱国守法、爱岗敬业、关爱学生、教书育人、为人师表、终身学习.

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:热爱社会主义祖国,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认真学习和宣传马链搜芦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,热爱教育事业。

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: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,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棚带内容。

教师的人际行为规范: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做到:热爱学生,关心学生,尊重学生;严格要求,耐漏态心教导,循循善诱,不偏不袒;不以师生关系谋取私利。

教师仪表行为规范:衣着整洁,朴实大方,服饰要符合职业特点,体现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。

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哪些环节

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的环节比较多,首先就是认真模握咐备课,然后组织堂教学进行批改,还有适当的进行辅导。最后皮散就是进行阶段性的考试旦纯,然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。

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什么

直接定义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概念几乎没有,但相关概念相当多。如

Raspberry

(1993)的“有效教师”(effective

teacher);Donald

R

Cruickshank等(1999)的“

有效教学

”(effective

teaching);Harvey

Daniels等的“最佳课堂教学”;Kathryn

Castle

(2006)的“自治的教师”(Autonomy

teacher);Robert

J.Marzano等的“

有效课堂

”(Classroom

instruction

that

works)。所有这些说法,几乎都没有对自身的概念给予清晰的界定,似乎只是使人意识到“优秀的”迹绝悉、“不错的”、“时髦的”、“主流的”这类含义。实际上,国外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定义,大多是对其特征进行描述的。

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:

一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理念特征。Kathryn

Castle

(2006)认为,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是否把教学作为教育学的取向;是否把教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取向;是否把教学作为教师自治行动的取向;是否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者的取向等理念[1](P1094)。

二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个体素质特征。W.

C.

Bably认为,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10项个性品质:同情心(sympathy);仪表(personal

appearance);谈吐(address);诚恳(sincerity);乐观(optimism);热心(

enthusiasm

);好学(

scholarship

);活力(physical

vitality);公正(fairness);严谨(reserve

and

dignity)[2]。Donald

R

Cruickshank,

Deborah

L.Bainer,

Kim

K.Metcalf(1999)则认为,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个人性格特征包括热情、热心、幽默、可信任、对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、激励、支持、有条理、灵活、适应性强、博姿乎学等方面[3](P299)。

三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特征。宏帆Stanley

J.Zehnand,

Jeffrey

A.Kottler(1993)从3个方面论述了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特征:(1)一名人际关系的专家(a

relationship

specialist

)。具有真实的、无偏见的、同情的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;注意用眼神接触,用人体语言表达的非

语言行为

;支持性的、显示同情的、用心理解的、关注学生的策略。(2)营造真诚关心的气氛。有效的班级交往规划;促进全体学生有效交往;规范有效交往的实践。(3)一名帮助者(a

helper):理解学生,信任学生,同情学生[4]。

以上这些都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所应该具备的行为特征,但并非就是教师行为有效性本身。

教育行为包括哪些方面

适宜的教育行为包括哪些内容?

答:

教育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。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、示范性。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:

(1)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

教师的管理风格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体的风气。在教师的管理风格中,经常出现干涉型、放纵型察锋喊两种弊端。前者对学生的干涉过多,后者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松散。在教师的管理风格中,应当努力克服干涉型、放纵型管理风格的弊端,积极倡导民主型的管理风格。民主型管理风格的核心是尊重学生、信任学生,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。

(2)合理地运用规则与惩罚

在班级管理中,规则是必不可少的。但规则应当是合理的、非武断的,而且应该由师生共同遵守,允许学生参与制定和监督执行。规则或纪律具有强制性,但这基唯种强制也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的基础上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发挥惩罚的积极作用,使惩罚和奖励一起,共同构成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有效激励与约束工具。

(3)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

教育机智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、新问败野题特别是突发事件,迅速做出判断、果断处置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行为。它是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的生动体现,是教师良好素质的综合反映,是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、精湛的教育技能、良好的人格修养共同作用的结果。研究表明,教育机智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。这说明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和经验的积累,教师的认知加工水平在不断提高,特别是辩证思维越来越深刻。

教师行为规范是什么?

教师职业行为规范,主要包括教师思想行为规范、教师教学行为规范、教师人际行为规范、教师仪表行为规范、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等五个方面。

1、教差祥师思想行为规范就是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要教育事业;执行教育方针,遵循教育规律,教书育人;为人师表,给学生良好的示范;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;积极参加改庆唯政治学习和宣传活动等。

2、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就是要求教师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;教学上 钻研业务,熟悉教材,核培认真备课; 课下认真批改作业,及时纠正错误;既要严格要求学生,又要尊重学生,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等。

3、教师人际行为规范就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,关心学生,尊重学生; 教师之间要做到:互相尊重,相互学习,取长补短;平等相待,乐于助人,关心同事。

4、教师仪表行为规范要求教师体现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;稳重大方、自然有礼。

5、教师语言行为规范要求教师语言表达清晰明确,语句完整、流畅、逻辑性强,善于运用学生熟悉语言,用喜欢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,课堂板书整洁规范,内容清晰准确,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等。

发表评论